工艺优点:1.克服了活性污泥法占地广、易发生污泥膨胀以及污泥流失等缺点; 2.具备膜法处理效率高、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点;增效微生物的使用方法得到根本改变。 3.克服了流化床使载体流态化的动力消耗过大的缺点,维护管理简单; 4.可在A/O、A2/O等基础上进行简单改造便可实现。 与活性污泥法比较: 氧化沟、CASS和SMBBR工艺系统之间的比较
| 氧化沟 | CASS | SMBBR | 容积负荷kgBOD5/(m3.d) | 0.2-0.4 | 0.2-0.4 | 0.05-10.0 | 剩余污泥产量 | 0.5mgMLSS/mgBOD5 | 0.3-0.4mgMLSS/mgBOD5 | <0.1mgMLSS/mgBOD5 | 难降解物降解能力 | 较好的降解能力,市政污水出水可达一级A标准,CODcr 50mg/l以下。 | 较好的降解能力,市政污水出水可达一级A标准,CODcr 50mg/l以下。 | 很强的降解能力,市政污水出水可达地表四类水标准,总氮1.5mg/l以下,CODcr 10mg/l以下。 | 氨氮及总氮降解能力 | 比较好。 | 比较好 | 强。NH3-N出水可达1mg/l以下。 | 抗冲击负荷能力 | 较强 | 一般 | 很强 | 基建费用及运行费用 | 基建投资省,运行费用低。 | 基建投资省,运行费用较低。 | 建设费用和氧化沟一般,运行费用低于氧化沟。 | 运行操作 | 管理方便。 | 自动化程度要求高 | 管理方便。 |
| 氧化沟 | CASS | SMBBR | 优点 | 1.有利于克服短流和提高缓冲能力。 | 1.占地面积小,投资较低 | 1.容积负荷高,占地更少 | 2.具有明显的溶解氧浓度梯度,特别适用于硝化-反硝化生物处理工艺。 | 2.沉淀效果好,在沉淀阶段几乎整个反应池均起沉淀作用,表面负荷比普通二次沉淀池小得多 | 2.具有更好的溶解氧浓度梯度,大大提高脱氮效果;冲击负荷以及低温的影响要远远小于对氧化沟的影响. | 3.沟内功率密度的不均匀配备,有利于氧的传质、液体混合和污泥絮凝。 | 3.生化反应推动力大,属理想的时间顺序上的推流式反应器 | 3.将增效微生物和MBBR有机地结合,对于难降解有机物有更好去除效果。 | 4.整体功率密度较低,可节约能源。 | 4.不易发生污泥膨胀 | 4.剩余污泥产量是氧化沟的1/3以下。 | 5. 流程简化,一般不需设初沉池。 | 5. 运行灵活 | 5.工艺灵活方便,易于与其他活性污泥工艺结合;增加填料的填充率,处理能力的可扩容。改造时无需改动原有构筑物。 | 缺点 | 1.污泥膨胀问题以及污泥上浮问题(低温时更甚) | 1.低温对运行有很大的影响 | 1.增加了增效微生物的培养环节 | 2.泡沫问题 | 2.维护成本高 | 2.填料将增加一定的建设成本 | 3.流速不均及污泥沉积问题 | 3.控制手段单一无法应对水质变化。 | 3.排水时需要考虑分离填料的问题 | 4.对B/C比要求较高 | 4.脱氮难以实现 | 4.处理盐度高于2.0%以上污水时,不易挂膜。 |
|
|
|
|
|
|
|
|
|
|
工艺基础: 1、增加有效生物量 2、增加了氧气的利用率 3、增效微生物的固定化 工艺优点: 1.克服了活性污泥法占地广、易发生污泥膨胀以及污泥流失等缺点; 2.具备膜法处理效率高、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点;增效微生物的使用方法得到根本改变。 3.克服了流化床使载体流态化的动力消耗过大的缺点,维护管理简单; 4.可在A/O、A2/O等活性污泥法基础上进行简单改造便可实现。
|